近日,江苏省税务局披露:本省拥有两千亿条税收大数据,对纳税人进行全面画像;开发了一千多个税收风险指标模型,对纳税人进行全面体检!税务智慧监管又迈出一大步!
01、税务局最新公告,对纳税人进行全面画像
10月19日上午,江苏省政府召开“江苏省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实施方案”新闻发布会,其中,记者提问:江苏是精准监管专项改革的试点单位。请问税务机关怎么去发现哪些纳税人存在风险,从而实施精准监管?
江苏省税务局大数据和风险管理局局长卢李华答记者问:
我们主要采取三项措施,实现对有风险纳税人的精准监管。
首先,我们拥有近两千亿条的税收大数据,对纳税人进行全面画像。
这两千亿条税收大数据是我们精准监管的基础,它主要来源于三个渠道:
1、税务部门自己掌握的纳税人从设立到注销全生命周期的申报数据、缴款数据、发票数据、涉税违法违章信息等;
2、税务部门与外部门共享交换的数据,如工商登记数据、股权转让数据、水电气数据等;
3、税务部门从互联网上获取的公开数据,比如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、法院裁判文书等。
其次,我们开发了一千多个税收风险指标模型,对纳税人进行全面体检。
通俗地说,这些指标模型就像筛子一样,按照规则不停地对纳税人进行过滤筛选,把有风险和没有风险的纳税人区分开来。
第三,我们在区分的基础上,对没有风险的纳税人不打扰,对有风险的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向其发送风险提示提醒函,引导其自查自纠;
纳税人在自查过程中有疑问的,税务机关及时进行辅导,帮助其排查风险、解决问题;对于极少数经过提示提醒仍然不愿意纠正的纳税人,我们将采取进一步的检查措施。在检查中发现情节严重的,由税务稽查部门立案查处;涉及违法犯罪的,我们将移送司法机关依法严厉打击、公开曝光。
02大数据+严查下,这七类企业查到必罚!
税务异常公司
1、虚开发票;
2、税负率异常;
3、纳税申报异常;
4、长期零申报;
5、收入成本倒挂;
6、与同行业对比收入、费用异常;
7、库存账实不一致等等。
因税务异常被查出的企业,不仅仅只是罚款、滞纳金、刑罚那么简单了,大数据+多部门信息共享,你的吃穿住行都会受到限制。
社保异常企业
1、试用期不缴纳社保;
2、员工自愿放弃社保;
3、不签合同就不用缴纳社保;
4、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;
5、挂靠代缴社保;
6、人事档案没转移单位就不给交社保等等。
有的企业认为:社保虽说已经入税,但只是缴费这块移交给税务局,其他核定方面还是在人社部,企业不用担心税务局稽查。
而多部门实施涉税信息共享,税务局查看人社部申报的信息将便捷易行。
频繁公转私的企业
税务稽查不仅仅只是通过税务信息来比对,还会通过公司银行账户、相关责任人银行账户、等有关部门的信息来比对稽查。
以后再想用私户、微信、支付宝等来偷逃税的企业,要注意了:
常年亏损且屹立不倒的企业
企业常亏不倒,明眼一看就有问题,对于这种企业,想让税务局不查都难。
空壳企业
纳税人为了抽逃资金避税,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地大规模注册“空壳公司”来虚开发票。随着税务系统不断升级,再想动歪心思的企业要小心了。
假出口、假申报企业
假出口是指,没有实际出口业务,采用伪造报关单、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、向黑市购汇冒充出口货款收汇等手段来骗取出口退税。
假申报是指,通过申报材料造假等方式,非法获取税收优惠减免,尤其是利用疫情期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疫情防控的税收优惠政策。
涉及到以上行为的企业,在大数据严监管的体系下面临着巨大的风险,千万不要心存侥幸。
特定行业的企业
大数据+多部门信息共享,税务局也不仅仅只是针对特定纳税人了,对特定行业也会多维度、多角度的稽查比对。
对于这些企业以后要规范了,高新技术企业、电商企业、商贸企业、劳务派遣、人力资源企业、建筑行业等等。
03老板和会计们注意了!
这37个账面涉税风险点,抓紧自查!
1.动辄就用白条等不合格凭证入账。
2.企业账面上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,任性转为坏账损失,留存备查资料不全。
3.将购买的固定资产账务上一次性计入费用。
4.固定资产和周转材料中的低值易耗品区分不开。
5.人为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。
6.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的明细科目乱写,或者直接计入“其他”。
7.账面上长期挂着股东个人借款。
8.库存商品等存货明细账跟仓库实物账实不符。
9.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跟对账单余额钱账不符。
10.把福利费等专票不该抵扣的也抵扣了增值税。
11.赠送礼品等未扣缴个人所得税。
12.企业明明在建工程已经竣工决算,一直未转入固定资产。
13.经常取得发票抬头不是公司全称的发票。
14.该打上备注栏的发票没有填写备注。
15.经常出现以往年度的费用发票入账。
16.利润分红没有扣缴自然人股东的个人所得税。
17.擅自把取得的征税收入计入不征税收入。
18.人为计提母子公司之间的管理费。
19.取得了开具税率错误的增值税发票入账。
20.好多大额费用发票没有完整的证据链。
21.对于货物的捐赠等未在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上视同收入。
22.对于加计抵减增值税、以及农产品加计抵扣增值税、以及小规模30万元免征增值税等账务处理错误。
23企业之间把老板家里个人买的东西报销计入公司费用或者资产。
- 企业生产成本计算、销售成本结转等没有依据。
- 企业长期挂着材料暂估等
- 企业销售收入经常用个人卡收款。
- 会计还在每月计提职工福利费。
28.企业开具的发票存在进项销售品名不一致。
29.任意发放职工补助没有申报个人所得税。
30.增值税价外费用没有按照适用税率申报增值税。
31.企业经常利用别人身份信息虚列工资。
32.实收资本等一直未申报印花税。
33.招待费等费用超标了但是汇算清缴也未依法纳税调整。
34.账面上长期挂着预提费用。
35.企业之间经常存在无偿借款。
36.私车公用没有租车发票。
37.公司大量存在现金交易,而不通过对公账户交易。